我的大学四年,在无数的相遇与离别中即将悄然远去了,但回望这一路,因为遇到了无数优秀的老师、同学、朋友,当我转身前往下个路口时总感觉身后充满了力量和期冀,脚步也变得坚实而笃定。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不善与人交流,没有什么朋友,一个人吃饭上课感觉每天都很单调。线性代数这门课第一次给略显沉寂的秋天奏响了音符,而演奏家就是讲课充满热情和趣味的高云老师。高云老师让枯燥繁琐的行列式变得神奇而神秘,她总是面带微笑,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问题的原理。高老师讲课声音响亮,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能清楚地听见她的讲课内容,最后课程结束时我久久不愿离去。现在想来,依然很感谢高老师和这门课程,让我第一次了解了知识海洋的广阔和那夕阳下浪花的光彩。另一个那段时间对我帮助很大的就是我的室友,也是来自电院的学长,学长平时话不多,但是爱学习和看报纸,时不时地会给我分享一些他的班级工作成果或者学习生活的经验,让原本迷茫的我渐渐了解了大学生活的轮廓,他还利用电院的独门秘技帮我装了好多学习科研的必备软件。和他相处的这半年虽然短暂,但他一直以一个榜样的身份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大一下从生环平台分流时,我选择了bwin必赢,这也是当初我来到生环平台的初衷——保护我热爱的一方水土。同时大一下我也搬回了同学们住的东17栋,遇到了可以相互鼓励,一起玩耍谈心的三个可爱的室友,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到和一帮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会让人变得安逸,无论学习压力大还是生活上遇到了烦心事,回到寝室就能一吐为快,也能得到合理的建议。悠闲的日子里,阳台外可以望见西南边的天空还有东转茂密的树林,桌上可以看见翻开的诗卷、素雅的绿植还有层叠的设计图纸,走道中时不时刮过一阵微风,可能带着桂花或者石楠的香气,让人久久不想离去。在东17还认识了我的一帮好哥们,其中就有我单挑永远打不过的赵林杰,和他们一起打球的无数个日夜,为青春增添了欢声笑语和飞翔的轨迹。尽管如今就要各奔东西,但共同熬过的夜和聊过的人生却印进了未来的道路,留下的是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
来到bwin必赢的四年,自己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在丰富的实验课和设计课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这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学院还有很多治学严谨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王亚林老师、龙明策老师、李春杰老师、楼紫阳老师等,从你们的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对科学研究的严谨专一的态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这种态度,才能在攀登科学的山峰时脚步更坚实。
本科期间,我在王松玲老师的课题组完成了prp+大创两个科研项目,不仅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而且也磨练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还记得第一次进实验室时,我几乎什么都不会,课题组的曾懿师兄手把手教我做实验,给我解释各个仪器的原理,在他的帮助下,我熟悉了实验步骤和仪器操作并能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做光催化实验会出现重复性不好的情况,这时学长总会和我认真讨论哪一环节出了问题,有时候上课来不及关反应测数据,曾懿学长和吴兴阳学长都会主动帮忙。每次做实验做累了不想做的时候,看到学长们坚持的样子,我也打起精神继续工作。在这样一个勤奋而又友爱的课题组一待就是两年,无数次做实验至深夜的疲惫和无数次分析数据时的苦恼因为有他们的陪伴而成为了青春最宝贵的财富。最后我凭借研究成果和刘航辰学弟一起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钱学森杯”三等奖,关于光催化甲烷氧化的研究也撰写成论文,投稿了国际期刊。要特别感谢我的项目导师王松玲老师,做项目期间,王老师一直细心指导我做实验、分析结果,帮助我解决实验中的遇到的问题,跟我们聊天时也经常鼓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生活上的问题。跟着她做研究的这段日子虽然经历过失败和茫然,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
这四年,与我相伴前行的还有环院足球队(现环化联队)。大二那年我刚加入球队,满怀信心,却经历了一个赛季的失利,但是所幸有郁导、李佳幸、冯修平等几位学长一直鼓励大家,我们球队才没有因此沉沦。我对自己第一次在大学参加比赛的表现很失望,将挫败化为动力,我积极参加训练,锻炼体能,当我们与化院组成联队再次出征希望杯时,在乙级取得了全胜,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最后一场比赛我即将被换下场时,带着两年前迷失的遗憾,我抓住机会打入了本科四年的第二个进球,上一个进球两年前没能帮球队挽回连败,而这一个进球则为两年多的心结画上了句号。
最后,很高兴能遇到17级这么一群优秀友爱的同学,和你们一起前进,便不惧黑暗,奔向黎明。虽然我们无法决定我们未来的路通向哪里,但希望大家不要丢掉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东西,那么,就在这个即将出发远行的站台,跟有幸相遇的大家告别——下个,路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