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碳中和”目标驱动,企业如何理性发力绿色转型

第一财经 2021-03-11 15:05:40

作者:邹臻杰    责编:杨志

“所有的碳排放都将在未来实现碳定价,这是行业共识与趋势。无论企业目前是否为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都可以开始适时参与碳交易、绿证交易、用能源交易等环境资源市场。”

两会期间,“碳中和”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继3月8日集体涨停后,碳中和概念股仍持续拉升。碳中和板块热度不减,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应如何理性对待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从源头应对碳减排

碳中和的定义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动态零排放。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企业应遵行哪些规则?

清华大学bwin必赢教授、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俊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进行碳减排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是从消耗节能上,尽量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二是从制造工艺上,尽量发展绿色可持续技术。

李俊华认为,如果工厂所进行的钢铁冶炼能用氢冶炼替代,就可以大幅减少其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就是说,工厂应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同时,将二氧化碳在排放之前就补集下来很重要。因为当二氧化碳已经排到大气后再去补集,成本会较高。”

同样,bwin必赢副院长赵一新告诉记者,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目标,增加技术投入,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

“企业还要抓住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尽快在绿色低碳行业抓住关键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赵一新说。

2011年我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0年8月,试点七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

 “我国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除了部分被纳入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企业以外,其他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仍然是一张白纸。”永祥股份碳资产管理总监汪军近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企业的实践路径

下阶段,产业应作何调整、企业的实践路径该怎样制定?

在产业调整上,赵一新表示,一方面,以电力、化工、交通运输等为代表的高能源消耗行业亟需产业升级,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则要引入太阳能、风能、水电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大力发展智能电力电气化。

 “最后,可以在封存、化学或者生物酶法转化方面引进、研发新技术,这可以针对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做资源化利用。”赵一新说。

汪军认为,首先,企业要摸清自身、以及其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对于高排放企业(如电力、钢铁、水泥等),其重心主要在自身的碳排放管理上;对于低排放企业(电子产品、快消品、日化产品等)尤其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企业,其重心应放在供应链碳管理上。

其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再次,是建立合理地减排目标,制定减排实施方案。企业碳排放的目标设定,可以从技术创新、能效提升、燃料替代、新能源使用比列提升、设备电气化、推动供应链减排等几方面考量。

此外,企业也要积极参与环境资源市场。“所有的碳排放都将在未来实现碳定价,这是行业共识与趋势。”汪军解释,“因此,无论企业目前是否为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都可以开始适时参与碳交易、绿证交易、用能源交易等环境资源市场。”

中国投资协会此前发布《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显示,中国绿色低碳市场发展将撬动约70万亿投资规模。

据华泰证券分析,我国涉碳中和板块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电力脱碳(储能、分布式光伏、特高压产业链)、终端电化(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节能提效(自动化解决方案、变频家电)、以及排放绿化(生物降解塑料、碳捕获利用和封存)。

汪军表示,储能是现阶段的一大投资热门。“不论新能源车、还是新能源电力领域都对储能板块有需求,且未来国内的风电、光伏项目都将强制要求配套储能设施。这些都将成为储能领域新的增长点。

此外,对于正处于培育期的市场,氢能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也是潜在重点。

汪军表示,氢能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减排过程中将会有很大潜力。因为,钢铁、水泥等工业企业很难完全实现电气化,要实现碳减排的目标,绿氢、CCUS都是选择方式。

“但目前来看,氢能和CCUS都处于培育期,技术方向仍不明朗,成本也居高不下,现阶段投资仍有一定风险。”汪军补充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