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本科毕业校友黄昕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阐明全球不同沿海气候区极端野火的天气尺度正反馈机制

张蓉 2023-02-10 169531

    bwin必赢2009届本科毕业校友黄昕教授及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作为全球重要自然灾害的野火不仅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且其所排放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也可改变气象要素,由此产生天气尺度的正反馈机制显著增强全球不同沿海地区的极端野火事件。近日,论文“Smoke-weather interaction affects extreme wildfires in diverse coastal regions”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于《Science》杂志,并被作为同期亮点成果(Science, 379, 6631, 457-461 (202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d9843)。该论文由我院2009届本科毕业校友黄昕教授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简介:

    野火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下风向地区的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其所排放的具有辐射特性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地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植被生态系统中野火的生消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人类活动外,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气象条件不仅决定植被生产力和燃烧季节(燃料量与可燃性),也在火灾的蔓延和演变(即火行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当前学界通常将极端野火事件频率的增加与气候变化直接关联。然而,野火发生频率和强度存在多种时空尺度,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这一背景下,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可预报的时间窗内(如在1-2周的天气尺度上)认识影响野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复杂理化机制与关键控制过程,从而为人为主动应对与精准干预以实现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图1 全球典型区域野火强度的天气尺度变率及关键气象要素演变规律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过去20年全球不同野火燃烧区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美国西岸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地区的野火燃烧面积存在着显著的天气尺度变化,并分别在1周和2周时间尺度频谱最强,前者受风速和湿度控制,而后者则主要受降雨调制(图1)。团队进一步对2020年9月美国西海岸破纪录超级野火事件和2004年3月中南半岛森林大火开展气象-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揭示了两个地区不同的野火天气尺度变率和主控因子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在美国西部的地中海气候区,野火排放的烟羽可增加气溶胶光学厚度,通过气溶胶-辐射-边界层相互作用增强局地热力环流(更多的干热山风),由此引起野火区风速的增大、湿度的减小和大火潜势的上升,从而显著增强野火气溶胶的排放并导致峡谷城市空气质量的急剧恶化。然而,位于亚洲季风区的中南半岛则有所不同,抬升烟羽的辐射效应在我国南部沿海和南海北部导致气溶胶-边界层-低云-季风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南海向半岛横断山脉东侧的水汽输送,从而减少当地的降水并进一步延长燃烧季节。两大地区的野火天气反馈机制均由吸收性气溶胶(如黑碳等)的辐射效应引发的边界层热力层结和水汽输送的改变所导致,但两地野火天气反馈作用的时空尺度不同。中南半岛地区野火燃烧烟羽可被抬升至高空后沿着我国南部沿海传输上千公里,并伴有复杂的云与降水过程以及大尺度环流的参与,故而该地区野火天气反馈的时间尺度较北美西岸则相对更长。

图2 典型地中海气候和季风区的野火-天气正反馈机制

    此次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成果是黄昕教授近十年来工作的重要突破,其创新之处在于发现野火不仅是传统认识上的受气象条件的调制,燃烧排放的气溶胶也可经由复杂的反馈过程显著改变影响火行为的风速、湿度和降水等关键气象参数,进而增强野火的蔓延和扩张并产生更强的环境健康效应。该发现对全球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极端野火事件的预测与提前干预有重要科学支撑,也有望为我国西部和大兴安岭等复杂地形地区的山火防治提供参考;同时,该成果对全球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应对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校友简介:

    黄昕,现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本科论文获晏乃强教授的悉心指导,在bwin必赢攻读学士学位期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07年)、“三好学生”(2008年)等多项荣誉奖励。她目前已在Science、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 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7000余次。十余项研究成果被列为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被美国Science News、Nature China等国际科学新闻机构作为亮点报道,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成果巡礼、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等。黄昕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学术新人奖”,获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称号,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奖励,2019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2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班主任孙承兴:大学期间,黄昕总给人留下聪颖、踏实、温婉的印象。学习刻苦却也张弛有度,成绩一直稳居专业前列,多次荣获各种奖学金及称号。还在大学低年级时就对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初心不改。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和能力保送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黄昕近年来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既是她长期努力与拼搏的结果,更是她为人做事时谦虚、踏实的结果。

相关论文:

    1.   Huang X, Ding K, Liu J, Wang Z, Tang R, Xue L, Wang H, Zhang Q, Tan Z-M, Fu C, Davis S J, Andreae MO, Ding A, Smoke-weather interaction affects extreme wildfires in diverse coastal regions, Science, 379, 6631, 457-461,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d9843, 2023.

    2.   Ding K, Huang X, Ding A., et al., Aerosol-boundary-layer-monsoon interactions amplify semi-direct effect of biomass smoke on low cloud formation in Southeast As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641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728-4, 2021.

    3.   Huang X, Ding A, Aerosol as a critical factor causing forecast biases of air temperature in glob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Science Bulletin, 66,18, 1917-1924,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5.00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