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人体-宿主-环境

报告人:   周蕾

报告时间: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14:00

报告地点:线下 绿色环境楼200会议室

邀请人:   李泽晖、黄勇平


报告摘要:

    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疾控应急“多病原监测、多点触发”、海关防控“多病同防、智慧海关”、军队生防“新质战斗力”。在以人为核心的生物安全事件快速检测的基础上,关口前移至宿主监测、环境感知,是“防患于未然”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核心。现场快速监测检测(Point-of-Care Monitoring and Testing, POC-MT)作为生物安全领域最为蓬勃的细分领域,与微流控、纳米材料、智能传感之间的交叉融合,为生物安全防护带来了更实时、广疆域、高精准、早预警的技术产品性能突破。突破性原始创新到最终的特定人群场景能力建设,创新转化、计量检测是重要环节。在创新转化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微流控芯片作为反应载体、以纳米材料推动信号展示、以智能传感支撑量化提取,分别实现了“一个细胞”层面的单细胞成像与绝对计数,“一个细菌”层面的单细菌光学鉴别与数据库建立,“一个拷贝”层面的核酸快速超敏检测与系统一体化,“一个网络”层面的宏观态势感知与预警决策。进而,通过产品定义、工艺完善、质控建立、量化生产推动创新技术向成熟产品的转化。在计量检测方面,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是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研发、计量定标、量产质控的重要支撑,以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等级P3+)为生物安全保障、以气溶胶模拟发生舱为生物气溶胶支撑,构建了生物安全/生物检测/生物监测装备效能评估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获得了CNAS/CMA权威第三方检验监测认证。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体系从创新成果到能力建设,提供计量校准、检验检测支撑。


报告人简介:

    周蕾,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务委员、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全军生物药制造和剂型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双项目首席科学家。自2001年开始从事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确立了“基于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探索的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的研究方向。在二十余年研究中,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思想与“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深入探索了上转发光材料、碳量子点、结构电极、通讯光纤等材料器件的生物应用价值,建立了多项原始创新生物检测技术。近5年牵头获批纵向项目逾1.3亿元,获得政府与投行产业投资逾1.2亿元;授权发明专利、国际专利30余项,知识产权保护覆盖10个国家和地区;牵头制定生物安全系列团体标准6项;以共同第一贡献者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21项、CE认证10项,2015年单年销售突破1亿元;先后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